学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学会动态 >> 行业资讯
重庆地票创新意义之五:优化配置城乡用地,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
作者: 发表于:2016-11-23

   

   重庆地票试行已八年,最近,我们赴重庆就地票问题进行调研,与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干部进行座谈;深入农村村组现场踏勘,听取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意见。

基层的普遍反映是:地票制度是个好制度!它不仅让农民财产权有收益,让农村集体增收,而且消化了农村闲置的宅基地,优化了建设用地布局和提高了农村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尚未纳入地票范围的农村集体和农民,希望政府能尽快将他们纳入其中。




优化配置城乡用地,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

——重庆地票创新意义之五

一、在城市快速扩张、工业持续发展,以及严格保护耕地的客观现实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必须改变低效的利用状态,发挥其作为存量资源的重要作用

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巨大而又复杂的工程,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极其广泛。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城乡分割”、“城乡分治”的做法,构建城乡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使城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而要实现城乡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集中到一点,就是要让生产要素自由合理流动,促进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

统筹城乡发展,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是基础和保证之一。土地资源能否在城乡之间自由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将直接影响到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目标的实施和实现。因此,统筹城乡发展,必然要求对现行土地资源配置制度、政策和方式进行彻底的改革。

目前,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存量十分可观。据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2015年对25个省市的258个村庄调研:平均每个村有15亩宅基地被废弃、有五分之四的家庭在获得新宅基后未将原有的老宅基退出。我在“重庆地票创新意义之五”中提到,“农村现有存量建设用地20万平方公里左右,按照规划,到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3256万亩以内,粗略估算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10%就可以满足“十三五”期间新增建设用地的需要。”但由于其流动性受到法律严格限制,这些存量建设用地很少用于二次开发利用。

限制流转致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在城市快速扩张、工业持续发展,以及严格保护耕地的客观现实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必须改变低效的利用状态,发挥其作为存量资源的重要作用。



二、土地资源配置应遵循生产要素最优配置的一般规律,即由市场机制通过自动调节来实现

土地作为生产的三大要素之一,与劳动力要素、资本要素一样,应遵循生产要素最优配置的一般规律,即由市场机制通过自动调节来实现对土地资源的配置,也就是由市场通过自由竞争和“理性经济人”的自由选择,由价值规律来自动调节供给和需求双方的土地资源分布,用“看不见的手”进行优胜劣汰,从而自动地实现对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是统筹城乡发展所要求的。

而我国现行土地政策和配置制度限制了土地在城乡之间的自由合理流动,使其难以形成良性循环,与统筹城乡发展所要求的土地资源在城乡之间自由合理流动和配置格格不入。从表面上看,无论是政府征收土地还是划拨、出让土地,确实也实现了土地资源在城乡之间的流动和配置,但从本质上看,这种流动和配置是政府运用行政权力的结果,带有强制性。

土地资源由政府运用行政权力“强制配置”的方式,排斥了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与统筹城乡发展所要求的土地资源在城乡之间自由合理流动和配置格格不入。行政权力“强制配置”土地资源,排斥流动的“自由性”,往往使其难以形成良性循环。据2010年公布数据,全国闲置建设用地25万亩,之后又有增加。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土地闲置和低效利用,正是行政权力“强制配置”土地资源的结果。

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流转,既有利于保护农村集体和农民的土地财产权,保障农民以土地参与工业化、城市化的权利,有利于提高农村集体和农民的收入,也有利于满足工业化、城镇化对土地的需求和保护耕地。同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还能降低了企业成本,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三、重庆地票利用市场实现对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

2013年,中共重庆市委通过《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渝委发〔2013〕14号),明确重庆市将遵循主体功能区规划理念,按照“核心优化、圈层拓展、两翼提升、生态文明”的路线图,推进建设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五大功能区。并指出推进五大功能区战略进程中,要特别注重优化五大功能区产业布局及人口分布,凸显各区域的主体功能,促进形成“人口随着产业走、用地布局随之优化调整”的良性格局。

2014年,重庆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贯彻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实施意见》(渝委发〔2014〕21号),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地票交易在沟通城乡要素中的桥梁作用,既保护耕地,又发展城市”、“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占优补优,占补平衡,深化完善地票交易制度”。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的要求,是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重庆地票正是利用市场实现了对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

一是把农村闲置、废弃的建设用地盘活。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利用,在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保障发展的同时,减轻城镇化、工业化对耕地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提高了城乡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

重庆地票充分发挥优化调整城乡建设空间布局结构的功能,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民工举家迁移到城镇定居,通过地票交易变现其农村土地房屋资产,并为城镇新区和新农村发展带去相应的用地空间。

地票实施八年,95%以上的地票使用落在了承担人口、产业集聚功能的都市功能区即城市发展新区。按照重庆市五大功能发展战略,地票落地的区域正是重庆市规划的城镇化、工业化主战场。

二是助力农村开放发展。地票改变了城乡土地各自封闭运行的状态,让农村土地置身于开放、发展的环境中体现价值。同时,城乡土地利用和管理的统筹、融合,为城市资金、技术下乡创造条件,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进一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融合发展。

地票实施八年,一批新农村社区拔地而起,城镇所必备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延伸到了居民社区,提高了乡村居住和生活质量。地票改善了农村土地利用的总体福利,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了乡村生活质量。同时,利用地票制度对农村房屋价值发现,农户可以以地入股或以房联营参与到巴渝民宿建设中,在改善居住条件的同时,获得民宿经营收益,提高生产、生活质量。

农村新社区的建设改变了农村传统落后的单一农业的经济结构,以农村城镇化为载体,积极构建城乡统一的三大产业发展的合理布局与体系,提升农村经济社会自我发展能力,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基础。

三是地票为异地扶贫搬迁创造用地条件。按照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政策,新建安置点复垦户原宅基地及附属设施用地复垦产生的指标用于地票交易前,要优先满足新占宅基地用地。这一规定,盘活搬迁户原有宅基地的同时,合理解决了搬迁户新建房屋的用地需求。

截止2016年10月,开展复垦的农村集体从地票改革中获得地票收益约125亿元,增强了其开展投资建设的实力,这些资金与财政基础设施投入相配套,促进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

四是地票贯彻了生态、绿色发展理念。在复垦中坚持“宜林则林、宜园则园、宜耕则耕”的原则,因地制宜,尊重土地自然属性,坚持绿色发展。减少农村闲置废弃建设用地,使得农村耕地、林地等集中连片,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

地票复垦形成的耕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仍归集体所有,仍交由农民耕种,为增加收益提供了基础。同时,复垦形成耕地与其他耕地集中连片,为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

地票生产过程中复垦产生了90%以上的高质量耕地,而地票落地使用时耕地仅占征地范围的60%左右,地票落地占补平衡平均省出30%左右的耕地。截至2016年9月底,累计使用地票13.03万亩,实际占用耕地8.17万亩,实现了耕地多补少占。

从实践看,地票引导下形成的土地资源配置格局,符合重庆市委市府提出的“产业跟着功能定位走、人口跟着产业走、建设用地跟着人口和产业走”的区域功能开发理念,有利于推进区域发展差异化、资源利用最优化和整体功能最大化。

重庆地票实现了农村建设用地在全市范围内大跨度转移,同时也将农村、尤其是远郊区县的农村地区的发展与重庆主城的城市化紧密挂钩,使得城市化的影响力不仅局限于城郊的农村地区而波及到远离城市的农村地区,原本二元分割下的农村与城市形成了命运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