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在2016年被国土资源部表彰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该县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在模式、技术、制度和管理等方面不断开拓创新,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这里以大坝苗族乡沙坝村、朝阳村土地整理项目为例,介绍他们的做法和经验。
四川兴文县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做法和经验
一、基本情况
兴文县属四川南部山区,地质构造属川南折皱带东西向构造体系“川黔右坳陷”范围,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有丰富的水文、旅游等资源,但因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现有灌溉排水设施不配套,维护差,道路质量不高等问题,浪费了丰富的自然条件,造成了土地面积虽大,但深度开发差,劳动生产率低下的现象。
大坝苗族乡沙坝村、朝阳村土地整理项目为省级财政投资的省级占补平衡项目,整理规模11402.1亩,新增耕地面积1062.7亩,投资为1390.49万元,项目2013年实施,2014年初竣工投入使用。
在项目投入使用后,经乡镇政府引导,以兴文县红旗粮油专业合作社为承包人的集体合作社承包了该项目整理区域4000亩土地,通过项目建设的小并大、水利设施的更新、农业生产道路网系的建设,使该区域原来分散、零乱的地块得到了调整,使原来牛耕人种改变成机耕机种,原来有沟无灌溉的现状得到了改善、收割全靠人背人挑改变成了机器入田入地到仓的便宜。
在整个运行中,农民得到了最大的实惠,使该区域的所有农户改变了长久的耕种观念,真正实现了增收,企业通过规模化动作,降低了成本,使山区传统的农业耕种得到了最大的长足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主要模式为政府以土地整理项目为带领,通过项目实施改变农业耕种基础条件,通过生产条件的改变吸引规模化农业合作企业的统领作用,企业通过对整理土地的流转,使之达到规模化,使用现状的生产技术,广泛利用区域范围内原来的农民作为反聘劳动力,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政府通过规模化产业发展的带动,充分利用农业等扶持政策以及资金扶持,将企业进一步状大,规模进一步扩延,资金进一步聚集、技术进一步更新,使通过土地整理带来的项目区得到了真正的发展,项目的建设带动了一家、一社、一村、一片,影响了一乡一镇一县。
二、主要做法和创新
(一)模式创新。该项目由省国土资源厅审核批复(川国土资函〔2012〕864号)进行实施,土地整理规模为11402.1亩,新增耕地面积1062.7亩,投资为1390.49万元,资金来源为省级财政。该项目与县烟草公司的烟水工程、县发展和改革局的石漠化治理以及兴文县国土资源局地质灾害治理等项目进行了资金整合,连片整治,扩大了整治面积,打破了地域界限,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保证了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向社会提供大量的农副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
(二)制度创新。为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项目工程管理工作,兴文县制定了《兴文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国土资源项目工程管理工作的通知》。在具体环节上,加强了各乡镇与技术部门在规划、实施、变更、验收等环节上的作用,不再局限于国土部门实施,相关部门知晓、认可的单一形式。例如:在规划环节参与实地踏勘,提供专业技术建议;在实施环节派遣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实施监管;在变更环节共同把关,确保变更工程量的必要性。通过制度创新,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落实到相关部门和个人,确保项目建设取得实效。
(三)技术创新。兴文县境内石料丰富,号称石海,在本项目推进中充分利用石料便捷实用的优势加大对土地平整、水利、道路等单体工程的综合建设,使项目建设得到短期的实效。在格田整理、坡改梯等单项工程的推进过程中,就地取材,为了确保建设与使用的匹配,从施工工序上先土地平整再基础设施建设,使建设周期得到长足的提高。同时,聘请了农业、交通等部门的退休技术人员为项目现场指导、监督,确保施工时出现的技术问题能迅速解决。
(四)管理创新。项目在兴文县广泛实施以来,从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上得到了巨大的改变,县委、县政府充分利用建设带来的成果,结合兴文县各乡镇特点,从农业结构调整格局为发展纲领,充分论证各区域优势,大力发展农业综合产业项目,取得了显著效果。同时,项目竣工后经土地承包流转,规模化种植油菜,形成了种植经济作物与乡村旅游开发相配套的管理模式,大幅度增加了群众的经济收入。
三、取得的成效
2012年前,兴文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11个,投资6690万元,资金主要来源均为县级配套。自12年起,兴文县大力实施土地整治工程,积极对上争取资金,开展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治、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一体的综合性土地整治。五年内,兴文县共计实施高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42个,改造完善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8个,整合省、市、县三级资金共计5.2亿元,比12年前资金总量增长约677%,项目建设规模共计41.94万亩,硬化3-4.5m宽田间道256.65公里,新建0.8-2m宽生产路205.82公里,整治及新建沟渠190.72公里,整治山坪塘116座,新建蓄水池671口。
通过对项目区基础设施的整治完善,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不仅提高了项目区农业生产复种指数,同时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与劳动生产率,从质量上增加了耕地面积。项目实施完成后,水相通,路相连,耕地质量显著提高,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对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持水土,促进生态平衡起到积极作用。成功地建成了大面积“坡地梯田化,灌排设施化,种植多样化”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园区,同时,兴文县农业局在项目区大力推广有机肥料、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的使用,尽可能的减少化肥和剧毒农药的使用,从根本上控制了农田的水土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用地矛盾日益突出,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条件为主要目标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就成为稳定粮食生产解决农民增收的一向重要措施。
兴文县曾为我国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兴文县在交通条件改善后,建设用地需求与农业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而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的实施有效地缓解这个矛盾。
兴文县的地形地貌在我国西南片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的成效与创新,能在一定程度上对西南片区的节约集约用地起到示范与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