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学会动态 >> 党建专栏
2016中国土地学会土地规划分会年会发言精粹(下)
作者: 发表于:2016-11-29



转型时期的规划管理与变革
挑战创新·包容协同



业务交流

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空间布局规划与监测



麻战洪

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副总工


麻战洪副总工首先对长株潭城市群的情况做了简单介绍,并从资源因素、人口因素、环境保护以及产业发展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形成“国土功能清晰、空间结构有序、区域发展协调、资源环境友好、国土质量优化”的长株潭规划实践成果。




他认为,长株潭绿心地区,是长株潭城市群的一张空间名片,需要加以重点保护和监测。对长株潭绿心地区的监测工作,是国土空间变化监测的重要任务,主要是利用卫星遥感手段,来监测绿心保护的情况,并重点围绕生态环境、违法违规、查处跟踪、产业引导、规划协调五个核心方面,形成监测报告。




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与多规合一



贾克敬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规划所所长


贾克敬所长从我国日渐突出的环境问题入手,深入剖析了自然生态空间管控的体制机制障碍,梳理总结了国内外用途管制的经验,提出了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建设的方向。他明确表示,自然生态空间就是除了城镇空间、农业空间以外的所有空间,而生态保护红线是指自然生态空间当中最重要、具有特殊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保护的区域;要从严控制从生态空间转为城镇空间,严格控制从农业空间转为城镇空间,同时鼓励从城镇空间转为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控要以全国土地调查数据为基础,汇总各类生态调查评价结果;依托各级空间规划,统筹安排自然生态空间布局;设定区域准入门槛,实行严格用途转用;运用综合整治手段,修复提升受损自然生态空间的生态功能;建设统一的监管信息平台,强化监测管理。

接下来,贾克敬所长指出,作为土地利用规划的从业人员,必须认识到不进则退,不创新则被淘汰;唯有顺应国家改革大势,才能在空间规划体系改革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时一定要创新规划编制理论和技术方法,尤其要强化对各类空间的划分、用途管制和监管手段;土地规划不仅要着眼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还要强化对其他各类自然生态空间的保护和利用,将用途管制落实到地块;要充分发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数据优势、政策优势、监管优势等等。最后,贾克敬所长指出:一个科学、管用的规划永远不会被淘汰。


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探索实践与思考

——以南京市为例



潘文辉

南京国土资源管理局副局长


潘文辉副局长介绍了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的五点思考:一是开发边界的划定不是为了制约发展,而是保障民生、引导科学发展,是为了在空间上优化布局,将有限的土地投放向边界内集中;二是开发边界应是保护城市生态、优先划定城市发展的底线;三是开发边界要落实减量规划,强化土地利用指标的刚性约束;四是开发边界应以规划为依据引导城市空间布局;五是开发边界应以多规合一为切入点开展边界划定工作。



潘文辉副局长以南京市为例,阐述了城市开发边界的“六步走”划定步骤,即:理概念、摸家底、定底线、定规模、定形态、建机制,并根据这六个步骤对南京市实践的成果进行了分享。最后,通过结合南京市开发边界划定的工作经验,潘文辉副局长对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工作提出了三点建议:一要加强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衔接;二要有效衔接两规的分类标准及用途管制要求;三要制定城市开发边界管理规定。




最后,通过结合南京市开发边界划定的工作经验,潘文辉副局长对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工作提出了三点建议:一要加强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衔接;二要有效衔接两规的分类标准及用途管制要求;三要制定城市开发边界管理规定。


“十二五”耕地资源变化态势及思考



卢艳霞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研究员/总工办副主任


卢艳霞研究员利用土地利用年度变更调查数据,系统分析了“十二五”期间全国及分省耕地资源变化态势及特点,特别是各省耕地资源流入流出情况。从分析结果看,五年来,全国耕地资源总量变化不大,但区域差异明显;水田面积北增南减,造成水田重心向东北方移动;旱地南方增加相对较多,造成旱地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耕地资源重心整体向西北方向位移。从耕地净流出流入情况看,非农建设占用是耕地减少的绝对主导因素,新增耕地主要来源于农用地整理和未利用地开发。耕地增减变化中造成耕地质量有所下降,对生态环境也产生一定影响。

针对以上特点和突出问题,卢艳霞研究员提出,应立足“四化同步”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综合考虑粮食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以及文化传承等,深入探索新时期耕地保护的新内涵和新定位,进一步完善耕地管控性保护、强化耕地建设性保护、健全耕地约束激励性保护。


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


袁弘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研究院副研究员


袁弘副研究员首先对海绵城市的背景进行了介绍,她认为,海绵城市目前之所以广受关注,是因为我国很多城市目前面临着干旱缺水、城市洪涝、水环境恶化以及水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严峻的水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国传统的“控制洪水”、“人定胜天”的治水观念以及“水土分离”、“水生分离”的管理体制并不能很好的应对这些挑战。


“海绵城市”中“海绵”即是以大地景观为载体的生态基础设施,依托“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的核心思想,在分析水问题时,应认为城市的每一寸土地都具备一定的雨洪调蓄、水源涵养,雨污净化等功能。在这种理论指导下,“海绵城市”和“海绵国土”生态规划和技术体系应运而生。

她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空间尺度,介绍了“海绵城市”理论在不同应用案例中,如何对坑塘、水道等进行系统的保护和工程修复,如何建设水生态基础设施,如何维护自然的水循环过程,如何构建水生态安全格局,进一步引导城市空间形态优化和健康发展,加强城市水生态管理。




区域发展战略引领下土地资源配置实践与反思



鞠广

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计划处处长


鞠广处长围绕重庆五大功能区发展战略背景下,如何增强规划的弹性,盘活优化土地资源,介绍了三点实践工作经验:一是采取产业跟着功能走,人口跟着产业走,建设用地跟着产业和人口走的思路,建设用地配置的方向和重点围绕着产业和人口这三大原则,抓住工作的着力点;二是通过重点项目配置空间、人地挂钩调整空间、地票落地增加空间三种方式,探索实施三种资源配置方式,差异化调整空间布局;三是在具体的工作中,发挥直辖市的优势,统筹资源的分配,抓住土地规划中期评估修改和调整完善机会,念好调、补、改“三字经”,形成了五大功能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会议总结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副院长张建平对本次会议作出总结,他表示,这次会议紧扣主题、包容务实、凝聚共识,各具特色,要求各地土地规划各位同仁要深入学习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空间规划的精神,准确把握周建春副司长的会议精神和各位专家的建议意见,对于会议提出的新理念、新机制进行认真分析;希望各位专家以各种方式和渠道多发声、早发声、巧发声,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提高国土资源系统在空间规划中的话语权,共同推动空间规划事业的繁荣发展。最后,张建平副院长对大会发言的各位专家、主持人、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湖南省规划院以及来自各省的参会人员表示了感谢。



最后,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邵恒心书记代表下一届土地规划分会年会的承办单位,对下一届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期望,对规划从业相关同志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天下夜景在渝洲,万家灯火不夜城,

土地规划分会年会相约2017,相约重庆!